小鹏滴滴联姻,发动一场智驾「下沉」革命
- +1 你赞过了
风雨欲来,小鹏汽车宣布将携手滴滴共同造车。
继上个月小鹏引入大股东大众汽车集团后,小鹏再次扩大朋友圈,与滴滴成功联姻。
滴滴与小鹏相继发布公告称: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将在包括新款智能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小鹏推出的智能电动汽车在滴滴共享平台上的运营、营销、金融和保险服务、充电、自动驾驶以及国际市场的联合开发多领域展开合作。同时,通过合作,小鹏汽车也将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
这场联姻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滴滴造车的野心酝酿已久,早在2017年滴滴就同时与比亚迪和理想有过接触,也促成之后比亚迪D1的诞生。不过滴滴与理想的合作最终告吹,这或许与理想背后的大股东美团有关,毕竟双方在核心业务层面是竞争对手关系。广汽旗下另一款网约爆款车型埃安Y,传言称其在研发之初也与滴滴造车有关,但最终不了了之。
滴滴曾联合多家车企成立「洪流联盟」。彼时,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信对外界表示:“滴滴坚决不造车,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不过,程维的豪言壮举最终伴随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突然爆发戛然而止。2020年特斯拉国产化重磅落地,极大推动国内新能源行业发展,各家车企纷纷入局。
面对这一情形,滴滴显然坐不住了,「坚决不造车」的口号成为一纸空谈,随之而来的是名为「达芬奇」的滴滴造车业务。
好景不长,2021年滴滴强行赴美上市失败,同时内部危机爆发,数据合规一度让滴滴站在企业生存的悬崖边缘,无力再聚焦新业务。而等滴滴缓过气之后,新能源市场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达芬奇」业务面临生产资质问题,加上极度内卷的汽车价格战,显然已让滴滴错失最佳入场时机。
寻找外界突破口,成为滴滴出行最后的选择。但,为什么是小鹏?
首先两者的合作模式,放眼整个新能源市场,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同于华为-问界,吉利-魅族,吉利-百度的合作模式,滴滴与小鹏是研发资产+销量换车企股权的方式。
小鹏用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买下滴滴「达芬奇」业务,将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相关全部资产,包括滴滴现有所有研发设备、成果,以及相关研发团队。股价按照行市计算,定为每股64.03港元。滴滴也顺势成为小鹏的战略股东,因此,小鹏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系统全力支持”的车企。
双方的合作建立在一纸对赌协议上,其中由小鹏代工的车型,如果连续两年交付量超过10万辆,滴滴将进一步增持小鹏股份到5%的比例。
双方资源互补,合作开发代号名为「MONA」的项目,向市场推出一款价格15万元级别的A级纯电智能车型,2024年正式量产。
除此之外小鹏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方面展现出领先行业的技术实力,与滴滴所设想的“2030年去掉驾驶舱,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不谋而合。
小鹏汽车的考量又是什么?
好不容易脱身泥潭的小鹏,总算喘了口气,但万里长征只走出第一步。
一直以来,小鹏技术实力Max的印象深入人心,但前两款重磅车型P7i和G9销量确不及预期。这主要与此前智驾成本过高,导致整车售价脱离用户预算有关。
后来,通过技术研发增效降本的小鹏G6紧急救场,凭借极高性价比在20万元市场脱颖而出。随着智驾在2023年的热度升温,站在全面爆发前夕,仅凭小鹏G6这一款车型还不足以建立起庞大的技术优势。
兼顾「低价」与「智能化」,小鹏反复强调打造15万元级别爆款的「MONA」就是最好的机会。
从双方在对赌协议中写的“年交付量最低10万辆,最高18万辆”就能看出,小鹏对这款车寄予厚望。借助滴滴平台优势,MONA有望成为新一代网约红车。
其次,作为一款10-15万元区间的智能电车,小鹏XNGP智驾和智能座舱下放,有利于快速普及智能化优势,对传统油车形成降维打击,并且扩大小鹏技术影响力,提升市场份额。形成规模化后,分摊小鹏技术投入,降本增效,带来良性循环。
最后,面对智驾系统所必不可少的海量数据,滴滴的平台优势凸显。小鹏XNGP接入滴滴真实且多样性的数据后,智驾迭代速度将肉眼可见提升,快速建立行业优势,形成技术壁垒。
无论从品牌角度还是企业核心利益,这场联姻对于滴滴和小鹏而言,都是双赢的结果。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新能源市场,要想在这场「真刀真枪」的智能化厮杀中站到最后,综合实力一定是关键,小鹏和滴滴的联姻无疑加速了智驾下沉的进程。风雨欲来,智驾「下沉」革命已在眼前。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