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与增程并行,小米汽车既要冲高,也要冲低
- +1 你赞过了
雷军豪掷百亿宣布造车的31个月后,小米汽车正式亮相工信部。被不少米粉寄予厚望的「第一台智能汽车」,总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与此同时,为了发挥极致性价比的优势,小米增程汽车也在同步推进中。
年轻人高攀不起的小米汽车
根据工信部信息显示,小米汽车取名为Spped Ultra 7,也就是小米汽车SU7,命名形式十分类似于自己的小米旗舰手机系列,足以看出小米对于首款车型的重视程度。
从已有信息来看,小米汽车SU7或将拥有2款SKU,分别是SU7和SU7 Max,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无激光雷达和高阶智能辅助驾驶。
小米SU7外观非常像保时捷Taycan和特斯拉Model 3的结合体,线条流畅,简约中不失运动感。从配置信息来看,两款车型均为5座,轴距为3000mm,而三围方面,SU7 Max为4997/1963/1440mm,整车总质量为2655kg,配备激光雷达。SU7则是在SU7 Max的基础上,高度增加了15mm,同时总质量减少225kg,没有配备激光雷达。
核心配置上,小米SU7搭载由襄阳弗迪电池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而这家公司也是比亚迪的子公司,采用单电机,驱动电机峰值功率为220kW,最高车速为210km/h;SU7 Max采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采用双电机,前后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分别为220kW和275kW,最高车速可达265km/h。
放在20-3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这样的配置是相当能打的存在。尽管不少用户认为,小米依然会延续手机系列中擅长的性价比打法,甚至网上也传出价格,小米汽车SU7入门版价格来到惊人的15.49万元,高配版也只需21.49万元。
但从实际考虑,这样的售价显然是被誉为「价格屠夫」的小米,都无法轻易给出的。不过小米内部,也确实在为小米汽车的极致性价比做出努力。
2021年,在某场抖音直播中,雷军就曾透露,小米首款汽车售价可能在10-30万元之间,这也是网络上敢于给出这个价格的原因之一。
2018年,雷军就在小米内部信中提到,「小米硬件综合总利润永远不会超过5%」,2023年,雷军将「5%利润」的打法同样带到了小米汽车上。同时从内部口径可以得知,小米计划将造手机的思维贯彻到造车业务,雷军希望小米汽车的硬件总利润维持在1%,并且最终通过汽车的软件生态实现盈利。
尽管如此,小米汽车SU7的硬件,已经决定了其成本只高不低。2023年,整个中国造车行业已经打通了从原始材料到电池制造的一整套产能,在这个前提下,原先计划2-3年的成本下降过程,市场仅用一年就已经全部实现。
即使是这样,电芯原料成本已经下降不少,但宁德时代铁锂电芯的材料成本依然也要800元/度电,三元锂电芯材料的成本也要800元/度电。这就意味着,即使小米采用80度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最起码都要6万元以上。
加上全域800V高压平台、智能驾驶系统以及智能座舱,小米汽车SU7的成本注定了无法满足米粉的期待,也注定不是所有年轻人都高攀得起的。
既要冲高,也要冲低
前段时间,理想汽车的CEO李想“开炮”所有PHEV技术,直言增程将会取代PHEV成为主流,也让增程系统重回大众视野。
一直以来,增城车被打上「技术老旧」的标签,简单的串联结构,动力羸弱的发动机,馈电状态下极速下降的加速性能,都让增程被用户和行业所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内不少车企依然认同「增程是入场券,纯电是进阶的完全体」这一定律。
从系统结构来看,增程的底层逻辑是纯电,负责驱动的依然是电机,发动机只负责为电机和电池提供电力,本质上不过是多了个内置「充电宝」,主要是为解决纯电车的续航问题。与此同时,增程的另一大好处,就是相比其他系统,成本会更低。
理想汽车就是增程系统的最大获益者,在理想L系列新车获得市场认可之后,理想也理所当然开始向纯电发展,理想MEGA应运而生。除了理想之外,包括零跑、深蓝也都在部署纯电产品线的同时,拥有并行的增程线,同时增程扛起了销量大旗。
之所以厂商会推出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也正是其纯电底层逻辑的优势,只需要减少电池容量,加入增程系统,就能完成增程车型的改造。而这种方式,对于主打性价比的小米,也不失为一个机会。
此前,小米官方就发布了多个与增程系统相关的汽车职位招聘信息,包括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燃油系统工程师等等,也让外界对于小米的做法感到震惊,在那之前,行业普遍认为小米会跳过增程直接进军纯电。
对于本身就将性价比放在首位的小米而言,增程所带来的降本效应是契合小米需求的。增程式车型在摆脱电池成本的桎梏后,可以为小米带来更加充裕的定价空间,不至于让小米在入局初期就面临供应链成本压力,从而陷入被动。
小米汽车固然需要避免小米手机太过注重性价比导致的冲高问题,但也不能放弃身上的「性价比」标签。因此,小米汽车SU7纯电负责冲高,增程式负责冲低,在各自市场攻城略地是最理想的方式。
总结
小米汽车自立项以来,就将「以软件生态盈利」作为主要目的,在面对外界极大期待的情况下,推出增程车型,无论是从入局汽车市场初期安全「软着陆」考虑,还是从巩固「性价比」标签来看,都是一步绝佳的落子之棋。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