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年交付超7.6万,AITO品牌跑出新能源加速度谁才是背后推手?
- +1 你赞过了
根据最新出炉的销量数据显示,AITO品牌问界系列12月交付量再度破万,达到10143辆,完美收官。2022年全年AITO品牌交出的交付量成绩单为——76180辆,成功拿下新能源新造车品牌的首年交付销冠。
直观对比,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和哪吒汽车第一年的销量分别为32624辆、16608辆、11348辆和11212辆,高下立判。并且,AITO品牌是唯一在首年落地三款车型的新造车品牌,产品矩阵完善,并形成了增程与纯电两条路线齐头并进的技术格局。
市场在变,但销量增长的内核不变
要说利好,今时不同往日,与几年前蔚小理诞生于新能源“市场起步、用户启蒙”阶段不同,AITO品牌的成长伴随的是新能源市场快速井喷的一年。市场渗透率一路从20%高歌猛进,峰值冲到了36%,也就是新能源正从政策导向转入市场导向,变成了用户的“常规选择”。新产品、新技术、市场和用户的接受程度都在迅速提升,
要说困难,2022年对于整个汽车都是很困难的一年,零星爆发的疫情、接二连三的封控、缺芯、供应链上下游的产销不平衡等等,甚至对于生产基地在重庆的AITO品牌,还在夏天受到了一轮高温限电的影响。
毕竟所处时期不同,我们无法直观评判新势力阵营中AITO品牌的成长速度,但我们必须客观来说,AITO品牌抓住了市场红利期,并尽可能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跑出了新能源全新的“加速度”,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赢在起跑线上的AITO品牌,向市场和用户证明了,自己既是新势力,其实也是新实力,而这背后,华为对其的赋能是很关键的一大因素。
用升维思考实现降维打击
新能源的竞争格局与传统燃油车是截然不同的。在燃油车时代,25万+的市场长期以来都被合资品牌乃至豪华品牌牢牢把持。虽然曾有其它中国品牌希望通过高配置、高性价比,杀入这个市场,可是这种“追随式”的产品策略在极强的消费惯性之下,最终都无功而返。而来到新能源时代,中国品牌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价格边界感”,相比合资与豪华品牌,起步时间更早,技术接受度更高,产品价值认知也更高。
AITO品牌问界系列正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置身于高端新能源去竞争,也就是在产品定义中牢牢抓住了“高端、豪华、智能”三大关键词。无论是设计、工艺、材质这些表征,还是三电系统、智能座舱、驾乘品质这些核心,真正把每一处细节都做好、做顶级、做行业首发,也就让消费者在30万左右的价格区间得以享受到超越五六十万乃至更高的豪华车的用车体验。
体验+价值+理念,AITO品牌的诞生实质上正让细分市场的消费价值观发生微妙的变化。讲得更直白一些,选择问界系列车型的用户,可能压根没去对比竞品,直接走进了华为店里,去体验车机、驾乘品质等等,然后做出购买决定。这一种从底层的超越,让AITO品牌具有了持续的生命力,也促使其销量节节攀升。
具体举例,所谓细微之处见真章,AITO品牌三大突破具有十足的领先性:
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赋能,增程车型相比传统燃油车“多一倍性能少一半油耗”;
鸿蒙座舱打造出了时下智能车机的“技术+体验天花板”;
HUAWEI 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全面提升车辆驾乘舒适性、操控乃至续航;
华为的赋能,更聚焦在底层技术与生态的超越
先说增程,现在关于增程技术是不是落后技术已经有了明确的论断。从用户体验而言,全工况电驱能让用户享受到无限趋近于纯电的用车体验,驾驶平顺性、隔音静谧性乃至澎湃的动力一一具备,而且加入增程系统进行油电转化,比纯电车型方便性大大增加,里程焦虑、充电焦虑不复存在。
以问界M7而言,作为一款中大型SUV,用户对其定义就是一款既要能在城市开,也要能出去玩的车型。问界M7油箱相当于200度电,加上车里原来40度电,相当于240度电的续航里程,续航超过一千公里,而且亏电油耗仅5-6L,仅为同级别燃油车的一半。按余承东所言,增程最大的优势就是相比燃油车“多一倍性能少一半油耗”。因此,说增程是目前最适配于“一车多用”的中国主流家庭,并且能提供最好用户体验的技术选择,一点也不为过。
而增程的优势,也让新能源得以破圈和燃油车正面“掰手腕”,使AITO的用户不局限于因限牌、限行等政策影响而选购,更是看到了它对比燃油车的优势而下定。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印证了AITO销量的含金量。
在最新推出的问界M5 EV上,我们更看到了华为对于车辆底层操控的赋能——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简单解析, DATS系统可根据车辆在不同路况下进行自适应扭矩调节,比如坑洼、颠簸、附着力突变、过弯等路况都可以进行扭矩调整,而且扭矩响应时延降低至4ms,比其他新能源车型100ms的水平要优异许多。而在过弯时,通过扭矩自适应调整和分配,还可以大幅提升车辆在弯道行驶的稳定性。此外,车辆波动功率的下降,也能带来更好的能耗表现。
从更深层次来说,这套系统让我们看到了华为对于汽车行业技术铺陈提出的新思维。以往,底盘是非常机械的事情,化解颠簸,提升操控稳定性和驾乘舒适性更多依赖于更高级底盘悬架的应用以及精细化调教,也就是一家车企“硬功夫”所在。而华为“另辟蹊径”,从纯电平台开始逐层深入,让电机与整车深度融合设计,再加上电机旋变传感器配合优异的控制逻辑、算法,趟出了一条“新路”。从用户体验上来说,这条新路是令人有惊喜的。
要说AITO品牌身上最显著的华为标签,当属鸿蒙座舱。它最精髓的部分,就是依赖于HarmonyOS生态系统,将华为手机及平板的UX设计精髓,简洁明了交互逻辑尽数搬到了车机上,用户学习成本低,特别是对于日常也在使用鸿蒙系统设备的人来说,可直接上手使用。
例如超级桌面功能,手机里的App应用都可以无缝上传到车机内,包括百度地图、抖音等热门应用,而且可以调用车内的音响、摄像头等硬件。也就实现了手机生态和车机生态的完美融合。对于用户的体验感来讲,无疑更流畅、更丝滑。而无缝流转也是一大便利功能,导航、音乐都能从手机端无缝转到车机,无需人工干预,再方便不过。
在交互层面,智慧助手小艺不仅可以实现全场景智能语音,可见即可说,而且可以通过智慧感知主动提供服务,从提醒开启省电模式、充电提醒、充电站查询与筛选到复杂地点轻松导航、下车提醒,可以说真正做到了想用户之所想,让出行更智慧更愉悦。从数据上来看,小艺平均每天被唤醒24万+,累计被唤醒次数7063万+,累计对话时长2159天,足以证明其实用价值。
应该说,华为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在刷新着智能汽车的用车体验。从用户思维出发,以底层技术与生态为着力点,让AITO品牌构建出了产品价值的护城河,这也是它得以快速上量的核心因素。
写在最后:
盘点过去这一年,AITO品牌除了亮眼的销量,更创造了新品牌单款车型交付破万最快纪录和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单月交付量破万的最快记录,可以说交上了“满分答卷”。在华为的技术、渠道和品质赋能下,AITO品牌跑出了新能源的“最速度”。2023大幕拉开,国补结束,更多优质新能源车型入局,真刀真枪拼硬实力的硬仗已经到来,AITO品牌问界系统今年还将有什么创新之举,市场表现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