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价格战风云再起,新能源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
- +1 你赞过了
年尾将至,新能源汽车市场火药味渐浓,各家车企都卯足劲提升数据美观程度,尤其是在价格战背景下,使得整个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年初,特斯拉带头掀起首轮来势汹汹的价格战,车企纷纷或主动或被动地应战,但没人会想到,这一打,竟打了一整年。持续一年的价格战,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各大品牌的利润空间,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汽车行业收入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而成本为7.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同时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9%,相比整个工业企业平均5.7%的利润里,企业行业仍然偏低。
面对新能源浪潮的冲击,在这个生死存亡时刻,各家车企只能各拼底蕴,谁的家底更厚,谁就更有希望站到最后。
年终火拼
持续一整年的价格战,让外界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卷之激烈,有车企抓住机会起死回生,也有车企顶不住内卷压力无声倒下。
时间来到年尾,又到了检验各家车企年初时吹过的牛的时刻。11月销量出炉时,理想今年前11个月累计交付32.57万辆,提前完成定下的全年交付30万辆目标。这也是理想汽车今年能够高枕无忧的重要原因,但其他车企就没有那么理想了。
「蔚小理」其二的蔚来与小鹏2023年度销量目标分别是24.5万辆和20万辆,今年前11个月,两家分别交付了14.1万辆和12.2万辆,刚刚过半。
随着年关将近,在年销重压之下,以价换量就成为不少车企的选择。即使是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龙头老大,比亚迪也在11月份先后两次降价。
2023年,比亚迪定下的年度销量为300万辆,前11个月累计交付267.2万辆,达成率为89%,这还是比亚迪销量屡创新高的前提下。如果比亚迪想要达成全年目标,12月份势必要交付32.8万辆,相比11月创下记录的30.19万辆还要多出2.6万辆。
在如此压力之下,降价冲量就成为唯一选择。11月初,海洋系列宣布降价,月末王朝系列又开启降价。这轮降价中,秦PLUS DM-i更是跌破9万元,8.98万元起售,性价比空前。
在比亚迪的带领之下,极氪、欧拉等车起也开启了年终降价。其中零跑汽车在11月就宣布,当月下定零跑T03、C01和C11等全系车型,可享最高1万元的金融贴息补贴。
这场价格战,似乎要在年前迎来最终决战。
一反常态的特斯拉
与自主品牌纷纷让利换量的情景截然相反,年初带头降价的特斯拉,却突然在年尾开了疯狂涨价,单月五连涨也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震撼。
在最新一次调价中,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售价上调2000元,起售价为30.64万元,特斯拉的反常举动也引发了外界的猜测。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特斯拉总收入为234亿元美金,折合人民币约1712亿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约1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9亿元,同比下滑44%。在巨大营收压力之下,单月五连涨就显得有迹可循,与年初发动价格战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按照年初马斯克的说法,「愿意牺牲毛利率换取销量增长」,可事实却是特斯拉的销量表现并没有随着降价而迎来全球爆发,即使是拥有众多拥趸的中国市场,也不尽如人意。加上多次降价导致老车主维权,进一步降低用户的信任度,特斯拉才会选择反其道而行之。
毕竟连续降价,一定程度上会催生更多「等等党」的诞生,「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两万」的调侃不绝于耳,让特斯拉的品牌力经受空前考验。
这次连续涨价,有人认为是正是因为降价没有达到特斯拉的预期,加上毛利压力,所以才会开启涨价。与其降价伤害老车主的感情,反向涨价或许能够引发用户的抢购潮。毕竟去年比亚迪在涨价之后销量不降反升,涨价让不少消费者产生了现在不买还会涨价的恐慌心理。或许特斯拉正是抓住了这部分用户的心理,在年底开启一场惊天动地的「涨价」。
不过特斯拉也没把事情做绝,在宣布涨价的同时公布了两项购车优惠,用户在今年年底之前购买Model 3和Model Y后轮驱动版并完成交付,即可享受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今年年底之前购买特斯拉全系车型,3、5年期贷款优惠利率将至2.75%,最高可省1.15万元。这基本属于打一巴掌又给糖吃,舆论和用户我都要。
总结
有数据限时,截止今年10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接近40%,这场新能源大战从电动化的上半场一直打到智能化的下半场,也即将迎来最后的「终局之战」。但在那之前,各家车企除了要囤积弹药之外,首要保障的还是自己能够停留在牌桌上存活下去。
但随着竞争逐渐白热化,除了价格战之外,品牌战、技术战等各个战场也相继开辟,家底稍弱的车企面临淘汰危机,一味降价已不足以换取足够筹码继续参与游戏,如何破局是明年所有车企应该考虑的问题。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