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商破防”“全民智驾”,比亚迪7万块搭载智驾意味着什么?
- +1 你赞过了
2025年2月,比亚迪那令人震撼的7万元智驾战略,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行业内引发了巨大轰动,彻底改变了市场的游戏规则。将原本只属于高端车型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成功地带入了普通消费者触手可及的7万元级别汽车市场。
但是一句“全民智驾”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诱惑力满满。实际上“智驾”与“智驾”之间,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能力水平和“境界”。就好像虾仁和帝王蟹都属于海鲜,但谁更“好味”,高下立见。今天就来看看7万块的海鸥搭载的算不算高阶智驾?不同的智驾之间还有那些差别?比亚迪全车型搭载智驾意味着什么?
首先,7万块的海鸥所搭载的天神之眼C智驾系统,确实称不上“高阶”智驾。“天神之眼”系统是比亚迪的智驾技术核心,该系统分为A、B、C三个版本,分别对应不同的品牌和车型。其中,“天神之眼C”搭载于比亚迪主流车型,覆盖7万至20万元的价格区间。虽然保留了核心的智能驾驶能力,但在功能上相比A和B版本有所精简,可实现的功能也相对较少。
与天神之眼C类似的,还有深蓝自研的AD PRO 和大疆的智驾,都属于纯视觉感知,大多仅支持高快领航+传统智能泊车,常见于15万元以内的车型,像是海鸥、海豚、秦L等车型。这类智驾系统大多采用的芯片标准相对低,感知冗余较少。天神之眼C,用的就是英伟达Orin-N或地平线J6M,算力为84-128TOPS,感知硬件是以前视三目摄像头为核心的5R12V,即5颗毫米波雷达 + 12颗摄像头+ 12颗超声波雷达。相对来说硬件成本较低。对应可实现的功能就是在相对封闭的高速、快速路进行领航,和人不离车的智能泊车,部分系统可支持视线范围内的代客泊车。
而更高一级的纯视觉感知,算法和硬件标准都有所提升,可实现的功能会更多。支持包括高快领航、城市区领航和支持更多不同场景车位的智能泊车,但不支持记忆泊车,常用于20万内车型。代表车型:小鹏P7+、Mona M03 Max和深蓝S07 乾崑智驾SE版等。
售价来到20万元以上,才是真正“高阶”智驾系统厮杀的战场。激光雷达、算力至少在250TOPS以上的芯片仅仅是入场券。这类端到端的智驾,代表着国内智能驾驶的顶尖水平和最大的能力边界,也是现在最卷的一类智驾。大家拼的都是车位到车位,就算遇到环岛、掉头、无保护复杂路口左转等等困难场景也能尝试着全程自己开,当然也支持一些人离车的代客泊车等等。代表就是网上热度最高的华为乾崑智驾ADS、理想AD Max端到端,此外比亚迪天神之眼B、小米智驾、智己等等的智驾都在这一类里面。
随着硬件和算法的再度升级,“高阶”智驾的能力上限也在不断被刷新。例如最近热度很高的尊界S800,就搭载了4颗激光雷达,11个视觉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以及2个角毫米波雷达。4个激光雷达的好处就是,车辆的后向也有激光雷达,可实现后向的紧急避让。
由此可见,虽然都叫做“高阶智驾”,但是各个厂商所提供的功能和实际的体验也是大不相同的。各个厂商也会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也是提升销量的手段之一。
比亚迪能够实现“全民智驾”,还离不开其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拥有庞大的产销规模,能够通过大规模采购和生产降低零部件成本。同时,所有车型均采用统一的智驾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规模效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在传感器、感知、规控、执行器等各个环节均实现了自研,大大降低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自给自足,高效稳定。
7万块的海鸥搭载了智驾,让智能驾驶不再“高高在上”,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捷与安全。比亚迪的举措将极大地提升智能驾驶的普及率,也会给竞争对手带来巨大的压力。像是:智驾为什么不能全系标配?额外加价的“智驾包”怎么能证明物有所值?等问题也要需要其它车企给予回应。但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智能驾驶将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而是成为大众化汽车的标配。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