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退烧”,激光雷达变“香饽饽”,全系标配大势所趋?
- +1 你赞过了
随着工信部正式规范出炉,N多厂商口中的“高阶智驾”,统一改名为组合辅助驾驶。
例如近日,小米SU7标准版车型的“小米智驾Pro”被官方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而SU7 Pro及Max车型的“小米智驾Max”则更名为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理想汽车刚刚发布的L6智驾焕新版,最新名称已改为“L6辅助驾驶焕新版”;蔚来和小鹏其他车企同样如此;华为问界官网虽仍显示“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但备注小字强调:“仅为辅助驾驶设计,并非自动驾驶”......
过去两年,从端到端模型量产上车,到一段式端到端的行业吹嘘演进,还有部分其他厂商鼓吹的VLA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行业首个L3级自动驾驶软硬件方案等等,可以说为了追赶或保持领先地位,过去车企厂商拼命跑出智能驾驶的加速度,让实验室里的最新技术成果能第一时间给到用户,甚至先吹后给,却忽略了它同时带来的风险。
这次官方“刹车”,对智能驾驶行业无疑是天大的幸事。尤其是相关从业员工,可以不必再受领导或PR公关部门的压力而失速冒进,反而能够彻底静下心来为用户和行业多做一些踏实有益的技术,比如说「深耕安全」。
智驾“退烧”,安全“发烧”
汽车安全分为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两大部分。前者不用多说,以目前国产内卷程度而言C-NCAP 5星安全标准认证早已成为大家基操,部分高端新能源车型同时还通过了欧洲最新E-NCAP 5星安全标准认证。而在后者领域,才是近年来车企厂商竞争的关键。
不论过去还是将来,辅助驾驶向自动驾驶的演进,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们开车变得更安全。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安全也在随辅助驾驶一起迭代创新。
华为在该领域深耕较早,在2023年随ADS 2.0首次推出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2.0,支持前向异形障碍物自动紧急制动GAEB、前向碰撞预警FCW、横穿碰撞预警与制动、侧向障碍物防碰撞、后向自动紧急制动RAEB等;ADS 3.0时升级推出路面自适应AEB、紧急转向辅助ESA、后向AEB生效范围扩大至1-60km/h;最新ADS 4.0增强为全维防碰撞系统,覆盖全时速4-150km/h、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等。
蔚来在Banyan3.0系统时推出基于端到端架构的防碰撞系统,支持GOA通用障碍物预警、MAI误加速抑制、后向AEB覆盖4-15km/h、前向AEB增强自动紧急制动支持最高150km/h、AES自动紧急转向覆盖60-150km/h等等。
此外,理想汽车也在2025年1月通过OTA向用户推出了AES自动紧急转向功能,支持全速域最高时速135km/h自动避让,但仅局限于Max车型;今年3月份,极氪也发布G-AES通用障碍物连续自动避让,最高时速可达130km/h,会在6月起OTA给搭载千里浩瀚智驾H7及以上方案车型。
这些在主动安全领域持续变强的车企产品,无独有偶,都有一个绝对共同点,那就是支持车型必须在高算力芯片以外,搭载激光雷达,否则功能要么欠缺,要么阉割。
激光雷达再次成为行业“香饽饽”?
在智能驾驶行业,纯视觉与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一直存在路线争议。
包括特斯拉、小鹏等第一梯队顶尖选手,已经向大家证明了纯视觉方案的可行性,甚至是领先性。但是,其他友商包括理想、极氪、蔚来、华为等,不仅仍在坚持激光雷达路线,并且还在持续增加单车激光雷达数量。
除了冗余设计以外,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主动安全离不开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天然具备的高精度3D点云数据,能实现中近距离周围环境重建,精确还原障碍物的距离、形状和位置,尤其适用于异形物体和部分遮挡物。不仅探测距离可达100-300米,感知远超纯视觉,并且对雨雪、雾霾、强光、逆光、夜晚等极限场景,也不会受光线变化而影响。
得益于激光雷达带来的优势加持,车企才能够实现更强大、更安全的主动安全功能。
今年,理想L6、L7、L8、L9等全系列迭代新车,Pro入门版本最核心的升级就是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虽然仍不能支持城区辅助驾驶,但却可以带来和Max版本相同的AES自动紧急避让,主动安全能力更上一层楼;
同样,在极氪集团最新发布的领克900新车,也选择了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入门版和中配同样不支持城区辅助驾驶,但有了激光雷达,便拥有了更好的主动安全性能。
随着接下来主动安全成为大家竞争的核心领域,激光雷达全系标配将成为一大趋势。智驾虽然“退烧”了,但是激光雷达反而愈发成为抢手货。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